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 信息动态 > 行业信息 >

co催化燃烧设备的运行问题和燃烧方法

时间:2022-03-29 作者:富宏元环保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108次

co催化燃烧设备运行中有哪些问题?下面,为您详细介绍一下:

1、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有用尾气通过引风机进入设备的旋转阀,通过旋转阀将进入口气体和出入口气体分开。

2、在RCO废气co催化燃烧设备运行过程中,应优化控制手段,在废气进炉膛前,尽可能除掉入口喷淋塔带来的水分,减少水分汽化所需热量;同时,还应优化进出风时间、保持燃烧室温度、增加阀门密封度等。

3、还可在进气风管采用计量泵与蒸发器组合的方式,人为控制一些不可套用的废溶剂的蒸发,在废气VOC较低时增加VOC浓度,以达到不使用燃料就能维持正常燃烧的目的,从而减少燃料消耗。

4、废气继续通过加热区(上层,可采用电加热方式或自然气加热方式)升温,并维持在设定温度;其再进入催化层完成催化氧化反应,即反应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大量的热量,以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

5、经催化氧化后的气体进入其它的陶瓷填充层,回收热能后通过旋转阀排放到大气中,净化后排气温度仅略高于废气处理前的温度。

6、气体起先通过陶瓷材料填充层(底层)预热后发生热量的储备和热交换,其温度几乎达到催化层(中层)进行催化氧化所设定的温度,这时其中部分污染物氧化分解。

7、系统连续运转、自动切换。通过旋转阀工作,陶瓷填充层均完成加热、冷却、净化的循环步骤,热量得以回收。

co催化燃烧设备设计原理,性能稳定、操作简便、节能省力、无二次污染,运行成本还行。脱附时间和脱附周期可根据使用情况而定,一般一个炭箱脱附时件5-10小时,周期为10-15天脱附一次。吸附废气的活性碳床,可用催化燃烧后的废气进行脱附再利用,脱附后的气体再送入co催化燃烧设备进行净化,无需外加能量,运转费用不高。

催化燃烧室采用陶瓷蜂窝体的贵金属催化剂,阻力小、活性好,当蒸汽浓度达到2000PPM以上时,可维持自燃,全自动控制,操生产流程及应用区域:该吸咐萃取-储热式co催化燃烧设备机器设备(RCO)是由3个模块吸附器构成,可一起开展吸咐实际操作也可单开展吸咐实际操作,把风大量、较低浓度的的工业废气萃取成小总流量、高浓的工业废气。

co催化燃烧设备的技术在各种净化设备中是具有燃点较低而且还有能耗较低等使用特点,这种设备可以增加低浓度有用废气的处理速率,在催化反应、化工区域、自动检测和环境工程控制等区域具有重要应用。但由于催化剂容易中毒,寿命等因素时期在有用废气处理中的应用具有局限性。因此大力研讨新型催化燃烧催化剂,研制具有大比表面积、低起燃点、空速及抗毒能力不错的非贵金属催化剂,使其能够在低温条件下同时降解多种不同浓度有用废物,将成为今后研讨工作的主要。

co催化燃烧设备的燃烧方法有哪些?什么特点?

1、吸收法:一般采用物理吸收,即将废气引入吸收液进净化,待吸收液饱和后经加热、解析、冷凝回收;本法适用于大气量、低温度、低浓度的废气,但需配备加热解析回收装置,设备体积大、投资较不错。

2、催化燃烧法:把废气加热经催化燃烧转化成无臭的二氧化碳和水;本法起燃温度低、节能、操作方便、占地面积少、投资投资大,适用于高温或的废气。

3、热力燃烧法:使用蓄热式热力氧化炉RTO进行处理废气,可以达到速率好节能的双重效果。适合处理废气的范围广。

4、直接燃烧法:利用燃气或燃油等辅助燃料燃烧,将混合气体加热,使物质在高温作用下分解为物质;本法工艺简单、投资小,适用于、小风量的废气,但对稳定技术、操作要求较不错。

5、纳米微电解氧化法:纳米微电解净化技术采用纳米级加工的压电性材料,在具有相应湿度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微电解电场产生纳米微电解材料的电性吸附并释放出大量羟基负离子对气体中的需氧类污染物进行净化,不仅可以除去空气中大部分物,而且还能分析如氨氮、硫化氢等无机臭气。

co催化燃烧设备的造型要求及标准

1、认真考虑经济因素:所设计的吸附装置和系统尽可能地简化,易于安装、维修,使用寿命不错,同时要使系统操作简便,易于管理,以节省投资及运行费用。

2、吸附装置出入口排气需要达到排放标准:这是对吸附装置的起码要求。

3、设备选型要面向生产实际:设备选型要考虑实际生产中的规模、排气量、排污方式(连续或间歇,均匀排放还是非均匀排放)、污染物的物化特性、回收还是进一步处理等因素,正确选择吸附装置和吸附工艺系统,对一些特别污染物或特别要求的场合。选择工艺系统时还应考虑生产的发展,留有适当的余地。

4、尽可能采用技术:通过改进设备结构,使吸附装置能保持在较佳状态下运行,使所设计的吸附系统处理能力大、收益大。

Copyright © 2020-2021 http://www.fhyh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富宏元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冀ICP备17018572号-6

冀公网安备 13098102001743号